作者:觀點地產新媒體
來源:觀點(ID:guandianweixin)
在網傳的債務化解方案當中,國開行伸以援手同樣引發討論。
觀點地產網7月30日這天,不少投資者提心吊膽等待著華夏幸福的公告。
如今,時間來到了“7月之約”的最后一個交易日,但華夏幸福再度失約。
化解方案未至,投資者們等來的是債務增加與股權被動減持的消息。華夏幸福公告提到,該公司新增未能如期償還債務85.18億元,目前累計債務逾815億元;同日,華夏控股擬被動減持公司不超過2%的股份。
華夏幸福的消息持續發酵,進一步討論的是債務化解方案優劣。
根據REDD消息,有知情人士透露,華夏幸福已經向包括平安和河北省政府在內的主要利益相關方提交了債務重組計劃。不過,由于部分條款遭到平安以及河北省政府反對,債務重組計劃或將繼續調整。
雖然并未官宣,但坊間流傳的相關方案帶來了股市的波動。受此影響,華夏幸福股價低開高走,尾盤拉升。
截至收盤,該公司股價為4.33元,上漲1.17%。
根據網傳的債務化解方案,華夏幸福計劃先付債券持有人10%或20%本金作為首付款,把剩下的5至8年展期,而選擇展期更短的無抵押債券可能面臨本金折扣。
此外,華夏幸福還計劃將銀行貸款展期延長三到五年,同時延長兩年的信托貸款。
分析人士向觀點地產新媒體表示,債務展期能夠為華夏幸福爭取資金籌措的時間,能夠有效的緩解此類企業的資金壓力。
但從另一個層面來看,盡管是展期,華夏幸福仍舊需要支付巨額本金,與此同時,債務展期帶來的利息增加、相關違約費用增加,同樣令企業如履薄冰。
根據最新數據顯示,華夏幸福累計未能如期償還債務本息合計815.66億元,隨著越來越多的債務到期,這一數值將會逐步提高。
數據來源:企業財報、觀點指數整理
根據該公司財報,截至2020年末,融資總額達到1952.5億元,其中銀行貸款余額為496.86億元,債券及債務融資工具期末余額為791.87億元,信托、資管等其他融資余額為663.77億元。
翻看過去五年的財務數據可以發現,債券融資是華夏幸福的主流融資方式。而2018年首次出現流動性危機以來,該公司信托融資的比例亦逐步超過銀行貸款。
一般來說,銀行貸款利率水平低于債券融資發行利率,而債券融資成本較信托融資低廉。且不論近幾年地產行業融資成本整體升高,單從華夏幸福的融資結構來看,成本并不太低。
信托展期2年,銀行貸款展期3-5年,債券展期5-8年……隨著數字的翻滾,華夏幸福未來填平這些窟窿?
在網傳的債務化解方案當中,國開行伸以援手同樣引發討論。
消息稱,國家開發銀行牽頭提供一筆300億元人民幣的銀團貸款,為河北省政府通過河北新空港發展投資有限公司收購華夏幸福在河北的工業園區提供資金。其中,國開行出資120億元人民幣,該銀團貸款將以北京大興國際機場附近的一塊土地作為抵押。
事實上,華夏幸福陷入流動性危機后,該公司就曾積極與廊坊市政府組建專門小組,尋求債務展期。同時,華夏幸福還與河北當地國企洽談引戰事宜。
今年2月19日,廊坊官方發布消息稱,廊坊市人民政府與河北省產業投資基金管理公司共同出資的河北新空港發展投資有限公司已正式成立。
資料顯示,該公司注冊資本280億元,致力于區域產業新城發展,主要經營業務為對城市和園區的基礎設施建設與管理進行投資、開發等。
因主營業務與華夏幸福高度相似,且華夏幸福間接持有河北新空港約1.11%股權,因此這一平臺被認作是華夏幸福重組的主體。
彼時,市場上對于兩個平臺的主流觀點不外乎這幾種:
其一,河北新空港通過入股或者換股的方式,成為華夏幸福第一大股東,讓華夏幸福成為國資控股,進而進行相關債務的擔保展期。
其二,通過注資的方式,河北新空港能夠獲得華夏幸福部分股權,而華夏幸福由此獲得資金償債。
無論是換股還是注資,改變的是華夏幸福股權結構。
但此次網傳方案并非如此。
按照上述方案,華夏幸福位于河北的全部園區資產將會剝離至河北新空港,獲得現金償還債務。
對河北新空港來說,其將大興機場空港為核心的園區資產注入廊坊發展,從而實現國有資產保值增值,同時達成通過資本市場籌措建設資金的目的。
注:文章為作者獨立觀點,不代表資產界立場。
題圖來自 Pexels,基于 CC0 協議
本文由“觀點”投稿資產界,并經資產界編輯發布。版權歸原作者所有,未經授權,請勿轉載,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