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史曉姍
來源:中證鵬元評級(ID:cspengyuan)
主要內容
信用風險事件回顧:2021年3月份發生信用風險事件37次,涉及19家發行人。其中,首次違約的主體有3家。具體看首次違約債券特征:3月首次違約債券30只,涉及15家發行人。從違約類型看,“20華夏幸福MTN001”和“20華夏幸福MTN002”是交叉違約,“19冀中能源PPN001”和“20冀中能源PPN002”是技術性違約,其他均為實質性違約。從違約事件看,除技術性違約和交叉違約外,16只債券均為本金利息項違約,1只為加速清償,2只涉及回售款項違約,6只因破產到期未兌付而違約,主要是海航系。從債券類型看,公司債和中期票據各9只,私募債6只,定向工具4只,短期融資券2只。從企業性質看,3家新增違約主體中2家違約主體為地方國有企業,1家為中外合資企業。從上市情況看,本月新增違約主體均為非上市公司。從處置方式看,“18永煤PPN002”、“20永煤CP001”、“16華夏02”、“18房信01”和“20豫能化CP001”通過持有人會議與持有人達成延期兌付協議,其中“20豫能化CP001”持有人同意“豁免此次違約”。
風險特征分析:2021年3月,新增違約主體3家,分別是西部航空有限責任公司、重慶協信遠創實業有限公司、冀中能源集團有限責任公司。整體看,新冠疫情的影響仍在持續,市場情緒較為敏感,“現金為王”的優勢凸顯。第一,具有“低周轉、慢回款”業務特征的企業,此時容易出現新增債務短期化,需要關注其業務發展情況,及面臨的新的償債壓力。第二,“負債高,受限資產高”的資產負債特征,容易出現集中兌付壓力,需要關注企業再融資能力。第三,對具有“集團企業、往來款規模大”特征的企業,需要關注其可償還債務的真實資金情況,以及關聯方的信用質量。此外,對于地產企業來說,現金類資產無疑是當下最稀缺也是最重要的資產,調整負債結構,在于業務模式調整或投資融資策略的改變,即從來源與支出兩方面來考慮。政策過渡期內,相關企業可以適時采用主動負債管理方式,進行債務結構的調整。
正文
一、信用風險事件概況
不完全統計,2021年3月份信用風險事件[1]有37次,涉及19家發行人。其中,首次違約的主體有3家,分別是,冀中能源集團有限責任公司、西部航空有限責任公司和重慶協信遠創實業有限公司。具體看首次違約債券特征:
3月首次違約債券30只,涉及15家發行人。從違約類型看,“20華夏幸福MTN001”和“20華夏幸福MTN002”是交叉違約,“19冀中能源PPN001”和“20冀中能源PPN002”是技術性違約,其他均為實質性違約。從違約事件看,除技術性違約和交叉違約外,16只債券均為本金利息項違約,1只為加速清償,2只涉及回售款項違約,6只因破產到期未兌付而違約,主要是海航系。從債券類型看,公司債和中期票據各9只,私募債6只,定向工具4只,短期融資券2只。從企業性質看,3家新增違約主體中2家違約主體為地方國有企業,1家為中外合資企業。從上市情況看,本月新增違約主體均為非上市公司。從處置方式看,“18永煤PPN002”、“20永煤CP001”、“16華夏02”、“18房信01”和“20豫能化CP001”通過持有人會議與持有人達成延期兌付協議,其中“20豫能化CP001”持有人同意“豁免此次違約”。
二、后疫情時代,現金為王
2021年3月,新增違約主體3家,分別是西部航空有限責任公司、重慶協信遠創實業有限公司、冀中能源集團有限責任公司。
(一)海航系破產,旗下相關主體陸續進入破產重整
2021年2月10日,法院受理債權人對海航集團及下屬63家公司的破產重整申請。3月13日,法院裁定西部航空有限責任公司破產重整,同時裁定對海航集團等321家公司進行實質性合并重整,并指定海航集團管理人擔任管理人,第一次債權人會議將于2021年6月4日召開。截至目前,海航集團參與破產重整的企業數量接近400家,其中,海航系三家上市公司及關聯企業單獨進行破產重整。
從違約主體看,目前的以違約主體主要是海航系旗下的航空主業、機場板塊,包括客運、貨運以及由機場業務延伸出的倉儲物流、商務貿易等。3月19日海航集團發布的公告,航空主業、機場板塊和供銷大集開始招募戰略投資者。海航系從2018年開始逐步回歸航空主業,強調“去地產化、去杠桿,聚焦主業”,保留航空、物流兩個產業板塊,航空租賃和科技兩個輔助板塊。在海航旗下眾多機場中,美蘭國際機場是海航集團實際負責運營的最大規模的機場(非控股企業),旗下擁有港股上市公司美蘭空港,但受海航集團影響,美蘭國際機場與海航集團內部關聯方的資金往來規模較大,資產流動性差,資金壓力逐年上升,資產負債率從2016年的48.15%上升至2018年的60.63%,受限資產在2019年達到159.69億元,占總資產的33%,占凈資產的125%,主要為股權投資和美蘭機場二期擴建工程及其土地征用補償款。整體看,美蘭國際機場可償債現金流對債務覆蓋率逐年下降,導致其在2018年出現技術性違約。截至2021年3月末,美蘭國際機場共計違約債券6只,違約規模累計約80億元。
2020年航空業受到新冠疫情影響,客運吞吐量同比下降36.6%,貨郵吞吐量同比下降6.0%,其中,國際航線的降幅分別為87.8%和68.4%。從2021年1-2月份的數據看,客運吞吐量較上年同比下降7%,貨郵吞吐量同比增長33%,2020年境內旅游業呈現逐步復蘇,帶動了航空客運業的回暖,但與2019年相比仍存在較大降幅。同時,受境外疫情影響,國際航線相關業務仍將維持低量。航空領域相關公司的資金壓力仍將維持,需要關注內外部融資渠道和債務到期情況。
(二)地產新政,地產企業再融資壓力和償債壓力凸顯
2021年3月,重慶協信遠創實業有限公司(簡稱“協信遠創”)存續的兩只交易所債券發生違約,違約規模約11億元。截至2020年4月末,公司控股股東為漢威重慶房地產開發(香港)有限公司,實際控制人為吳旭,綠地控股集團持股19.99%。協信遠創業務集中在重慶地區,其次是煙臺和青島。
從財務特征看,協信遠創的盈利能力一般,利潤對投資收益和公允價值變動依賴較高,短期償債能力偏弱,流動負債占比提高,而資產受限程度高。在疫情沖擊下,收入和再融資的雙向收緊,債務的剛性兌付壓力驟然攀升。
截至2021年3月末,出現信用風險的房地產企業共計12家,違約債券46只,違約規模約466億元。截至4月21日,已違約的地產主體存續的未違約債券規模約260億元。從凈融資情況看,地產行業2019年來的凈融資明顯回落,但到期壓力從2020年開始明顯增長,3月和4月在寬松市場融資環境中,發行規模大幅增長,一定程度上緩解了資金壓力。但受新冠疫情影響,企業收入的恢復有所滯后。受行業政策持續收緊影響,2020年8月以來,地產行業凈融資持續為負,后續償債壓力依然很大。
從新增債券特征看,地產行業債券期限短期化趨勢明顯,3年期以下品種占比從2018年31%升至2020年的41%。發行主體結構在2020年之前波動不大,但2021年來高等級主體占比明顯提升,無評級主體占比下降,這與“三道紅線”[2]的新政有關系。
“三道紅線”對不同主體發行新的債券產生一定影響,從圖6看,觸及3條紅線[3]的企業再融資數量僅次于觸及1條紅線的企業,但進入2021年來,該類企業新增債券數量出現下降。在存量債券發行主體1902個樣本中,觸及1條紅線的企業占比31.23%,觸及2條紅線的企業占比17.25%,觸及3條紅線的企業占比22.98%,其中,協信遠創觸及3條紅線。從存量債券規???,觸及3條紅線的企業存量債券規模也較大。從指標看,凈負債率未達標的企業數量最多,占比63%,凈負債率和現金短債比未達標企業占比分別為53%和50%。整體看,地產新政策對企業再融資的壓力不容忽視,尤其是財務表現較差的企業,需要關注其債券以外的再融資渠道。對于資產受限程度高,銷售情況不理想的企業,風險或逐步暴露。
(三)冀中能源,集中兌付壓力緩解,盈利能力和債務結構仍有待改善
2021年3月5日,冀中能源集團有限責任公司(簡稱“冀中能源”)“20冀中能源PPN002”和“19冀中能源PPN001”發生技術性違約,3月8日完成本息兌付。
冀中能源,業務以煤炭為主,覆蓋制藥。物流、化工、電力、裝備制造等多個行業,旗下擁有冀中能源、華北制藥、金?;?家上市公司。收入主要來自物流貿易和煤炭板塊,2019年占比分別為14.79%和72.27%,利潤則主要來自煤炭和醫藥業務板塊。2020年新冠疫情影響,物流貿易板塊受到較大影響。
冀中能源的風險主要是債務結構不合理。第一,外部融資以借款為主,且流動負債占比超過60%。債券融資規模從2018年出現明顯增長,而償還高分期就出現在2019年和2020年,說明融資期限以短期為主,從圖10中可以明顯看出1年期以下債券占比超過50%,2020年新增債券期限在3年以下,若考慮回售日,則償還壓力或提前至2022年。第二,少數股東權益占比高,母公司層面負債率高企,且常年虧損。資產負債率常年維持在90%以上,流動負債占比增長迅速,從2017年的47%增長至2020年三季度末的73%,而利潤常年為負。第三,受永煤控股違約影響,公司再融資受限,2020年5月以來公司未新增債券。整體看,債務集中到期,加上可用現金不足,應付預付款項占比高,資產變現能力較弱,疊加新冠疫情影響,冀中能源的償付壓力凸顯。
冀中能源在出現集中兌付壓力以來,2020年以來償還了超過600億元的債券。截至2021年4月21日,公司存續債券規模155.5億元,2021年仍需要兌付71億元。受公司債務拖累,在2021年2月23日公司曾與銀行協商提出設立債權人委員會的方案,擬對債務進行展期,但遭到銀行債權人的否決。從目前看,冀中能源集中兌付壓力基本得到緩解,但債務結構和盈利能力仍有待改善。
整體看,新冠疫情的影響仍在持續,市場情緒較為敏感,“現金為王”的優勢凸顯。第一,具有“低周轉、慢回款”業務特征的企業,此時容易出現新增債務短期化,需要關注其業務發展情況,及面臨的新的償債壓力。第二,“負債高,受限資產高”的資產負債特征,容易出現集中兌付壓力,需要關注企業再融資能力。第三,對具有“集團企業、往來款規模大”特征的企業,需要關注其可償還債務的真實資金情況,以及關聯方的信用質量。此外,對于地產企業來說,現金類資產無疑是當下最稀缺也是最重要的資產,調整負債結構,在于業務模式調整或投資融資策略的改變,即從來源與支出兩方面來考慮。政策過渡期內,相關企業可以適時采用主動負債管理方式,進行債務結構的調整。
三、3月違約債券跟蹤情況
1、凱迪生態環境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涉及“11凱迪MTN1”
2021年3月15日,法院受理債權人對公司的破產重整申請。2018年5月,公司未能兌付“11凱迪MTN1”本息。
2、青海省投資集團有限公司:涉及3只已違約債券
2021年3月23日公告,受新冠疫情影響,戰略投資者引進工作尚未完成,同時需要根據重整投資方案及債權人的反饋意見對重整計劃草案進行制作、論證及調整,公司無法在2021年3月19日前提交重整計劃草案,再次向法院申請裁定三個月期間不計入《破產法》第79條規定的期限。法院裁定公司的延期申請。
3、康美藥業股份有限公司:涉及10只已違約債券
2021年3月26日,公司收到中證中小投資者服務中心(簡稱投服中心)通知,投服中心如在法定期限內接受50名適格投資者委托,將向廣州中院申請參加(2020)粵01民初2171號案普通代表人訴訟,并申請轉換為特別代表人訴訟。根據普通代表人訴訟權利登記公告,自2017年4月20日(含)起至2018年10月15日(含)期間以公開競價方式買入,并于2018年10月15日(質疑貨幣資金真實性文章出現)閉市后仍持有康美藥業(現簡稱為ST康美)股票(證券代碼:600518),且與本案具有相同訴訟請求的投資者。根據《最高人民法院關于審理證券市場因虛假陳述引發的民事賠償案件的若干規定》第十九條規定,虛假陳述與損害結果之間不存在因果關系情形的投資者,不符合前述權利登記范圍,法院不予登記。
4、山東如意科技集團有限公司:涉及“18如意01”
2021年3月18日,據知情人士透露,山東如意集團已于3月18日兌現承諾,向20萬元以下的持有人全額提前贖回債券“18如意01”,包括本金和利息,資金的支付方是濟寧恒成國際貿易有限公司。。
5、華夏幸福基業股份有限公司:涉及“20華夏幸福MTN001”及“20華夏幸福MTN002”
2021年3月22日公司公告,“20華夏幸福MTN001”及“20華夏幸福MTN002”3月15日的持有人會均未通過交叉違約豁免議案,其中“20華夏幸福MTN002”持有人會議未達會議生效條件。
注:文章為作者獨立觀點,不代表資產界立場。
題圖來自 Pexels,基于 CC0 協議
本文由“中證鵬元評級”投稿資產界,并經資產界編輯發布。版權歸原作者所有,未經授權,請勿轉載,謝謝!
原標題: 債市分析|后疫情時代,現金為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