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不良大數據(ID:gh_9932e6fd11e7)
北京銀保監局相關負責人說,但在實踐中,銀行業機構不良處置機制、流程仍存在。
銀行業過去不良資產處置,主要采取現金清繳、賣給AMC、資產重組或破產重組、司法執行抵質押品、以資抵債等方式。在放寬不良資產處置限制上,監管擴大不良資產轉讓范圍和金融資產投資公司業務范圍放寬。在擴張不良資產處置新模式上,主要是通過之前規模較小,但未來空間廣闊的債轉股和資產證券化業務。
一 、不良資產處置展望
我們認為,不良資產在2020年將進入1998年來的第五個周期,即不良的相對穩定期,預計商業銀行不良率將穩定在2%左右。
負面因素上
短期來看,受國內外疫情影響,全年經濟增速低于往常,資產質量承壓。表現為零售貸款和中小微信貸的不良率提高。2020年經濟增速預計在3%-4%,疫情沖擊最大的是零售行業貸款,隨著居民可支配收入以及失業率的提升,零售行業不良率回升概率大。比如:信用卡的不良率相較之前就有顯著提高,消費貸款和個人經營型貸款的不良率也在顯著回升。除零售貸款外,中小微企業信貸的不良率和外貿出口企業的不良率也存在回升的可能。尤其是:餐飲、住宿、旅游、影視傳媒、出口企業等。
長期來看,銀行業發展普惠金融的趨勢不會轉變,銀行的客戶范圍擴大,客戶群體下沉,同時,中小銀行的業務占比也將繼續提升,整體的不良壓力增加。
正面因素上
短期來看,監管采取多項措施,通過政策對沖來緩解疫情導致的不良新生成壓力。
其一、1.8萬億再貸款再貼現,在6月底之前投放,支持中小微企業信貸恢復。
其二、直達實體經濟的貨幣政策工具:延期還本付息、4000億的普惠小微信用貸款支持計劃,以及針對地方法人銀行的400億普惠小微企業貸款延期支持工具。
長期來看,不良資產管理市場規模的提升、零售轉型和金融科技的發展將有效支撐銀行的資產質量。
其一、資產管理市場的進一步擴張。包括:組建新的地方AMC,金融資產投資公司業務范圍放寬、準許單戶對公和批個人不良貸款的轉讓;加快不良資產的核銷、不良資產的出售、不良資產的證券化等。
其二、零售轉型。從上市銀行的數據來看,對公不良率要顯著高于零售不良率,平均高出近1個百分點。隨著普惠金融和線上化貸款的逐步推進,銀行零售貸款占比將持續提升,低不良的零售貸款將有利于整體資產質量的穩定。
其三、金融科技的發展。疫情期的隔離與限行政策使得銀行的線下業務受到較大沖擊,同時也極大的促進了銀行線上化業務的發展。通過大數據、人工智能、API等金融技術,銀行的大數據風控系統在數據支持、技術支持和邏輯支持上均取得較大進展。金融科技的有效應用也將降低銀行的信用成本和不良貸款率。
過去幾年,銀行業的核銷力度較為穩定,維持在0.8%-0.9%之間的高位。原因:
其一、不良率較高需要更大的核銷力度。在過去10年內,銀行業的整體不良率累計提升了1個百分點,因此需要更大的核銷力度來穩定資產質量。
其二、不良資產管理市場的擴張和政策的邊際放松帶來更大的轉出規模。包括:組建新的地方AMC,金融資產投資公司業務范圍放寬、準許單戶對公和批個人不良貸款的轉讓;加快不良資產的核銷、不良資產的出售、不良資產的證券化等。在不良貸款市場化處置路徑更加容易、轉讓接收方選擇更多的情況下,銀行不良貸款的轉出力度加大。
注:文章為作者獨立觀點,不代表資產界立場。
題圖來自 Pexels,基于 CC0 協議
本文由“不良大數據”投稿資產界,并經資產界編輯發布。版權歸原作者所有,未經授權,請勿轉載,謝謝!
原標題: 不良資產數萬億市場,錢要往這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