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債券圈
來源:投資雜記(ID:gh_a849fd3eaab7)
近日,中國保險資產管理業協會(以下簡稱“協會”)根據監管規定及相關自律規則,組織行業力量,從保險機構投資者角度,對10家為保險資金投資提供信用評級等專業服務的信用評級機構開展自律評價。
本年度評價結果分為綜合素質得分和最終得分兩部分。綜合素質得分(表1)由基本素質、評級質量、監管評價得分加權匯總形成,反映了評價期內信用評級機構的整體評級能力。最終得分(表2)在綜合素質得分基礎上,由評審專家根據評價對象在評價期內是否發生重大信用評級事故、是否存在人員或機構違規等方面的問題,按照問題的性質、發生頻率以及后果,對相應信用評級機構進行減分,反映了評價期內信用評級機構的整體評級表現。
評價結果使用注意事項:
1.評價結果僅供專業機構投資者參考,不作為投資決策依據,也不得用于信用評級機構的同業競爭;
2.個別信用評級機構未減分或減分較少主要系其業務模式差異或市場份額較小等因素影響;
3.標普信用評級(中國)有限公司于2019年獲得國內相關債券業務的評級資質,今年第一次參加協會組織的自律評價。
以上內容均來自中國保險資產管理業協會官方公眾號。
此次保險業協會對評級機構的最終評分也與市場觀感相符。
市場普遍認為,中債資信的評級結果在區分度、準確性及穩定性等方面要優于其他國內評級機構,一定程度上矯正了市場“失真”的信用評級,抑制評級市場的泡沫現象。
區分度上,相對國內評機構等級中樞集中在AA附近,并呈現“一頭大、一頭小”的規律,中債資信的評級結果以A-為中樞,“中間大、兩頭小”的類正態分布更趨明顯,平均級差達到4個。
準確性上,中債資信累積違約率數據基本呈現出評級結果越高,違約率越低的負相關關系,AA及以上等級均未出現違約,而國內其他評級機構AAA級主體亦發生違約。
穩定性上,中債資信信用等級遷移情況和宏觀經濟增速放緩、微觀違約個案上升的趨勢相一致,級別平均調降率達到市場評級機構的3倍,而平均級別調升率不到市場評級機構的一半。
有人戲言“評級就是一門生意,你卻付出了真情”,這多少透露了市場對當下評級機構的失望。評級虛高、違約前連夜下調評級、違約后AAA穩如泰山等狀況讓評級行業專業性被多方詬病。
仔細想想,評級走向畸形與發行人付費模式密不可分,所謂“天下熙熙,皆為利來;天下攘攘,皆為利往”,評級機構亦難突破,拿了發行人的錢,怎么去揭發行人的短。
所以監管部門多次在公開場合提及鼓勵投資人付費模式評級機構的發展,扛起“投資者付費”大旗的中債資信立場相對更為獨立客觀,結果更為公證可靠。但這還遠遠不夠,評級市場需要更多像中債資信這樣專業且良心的機構引導行業公信力回歸,讓信評重獲尊嚴。
注:文章為作者獨立觀點,不代表資產界立場。
題圖來自 Pexels,基于 CC0 協議
本文由“投資雜記”投稿資產界,并經資產界編輯發布。版權歸原作者所有,未經授權,請勿轉載,謝謝!
原標題: 信用評級機構哪家強?